我这一年见了很多项目,也操作了很多项目,咱们磁云系本身就有三四十个,外面我也帮朋友看项目,一年下来差不多看了100个项目,也就要经历一百场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有些项目要自己掉进去又跳出来。所以今天来给大家讲讲,这一年的心得。
创业就是一场奋斗,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支撑我们所有CEO在这么艰难的奋斗路上不放弃?这是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。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个东西,那我们在过坎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告诉自己:“说不定明天我就解脱了!” ,很容易就放弃了。
我有一个朋友,我们是2001年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,但是可惜了,那时候携程就在我们隔壁,我们都在做OTA的东西,他们一单赚100块,我们和旅游局合作,搞一单赚1000万的生意。我们搞了三年黄了,为什么?那1000万的生意不好搞,对技术,对运营都是巨大的考验。那个时候每次到最困难的时候他都会说:“老蔡,我要辞职去上海。”最后,项目要结束了,马上爬过去就是光明,他跑路了。
十几年后,我在上海又见到他了,我问他:“你在干什么?”他说:“在找项目。”原来他又临阵脱逃了。这个坚持很不容易。作为创业者,你的项目要比我那时候难几十倍,你如何才能坚持住?所以,我们必须问清楚为什么要干这个事?为什么头发都熬白了要做这件事?找到这个源点,这才是支撑你的力量的来源。
不管我们每个人是主动进入这个领域,还是被动走了创业这条路,但你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。你不想清楚,员工也想不清楚,员工想不清楚,大家都不坚持,完了!
这个力量的来源,就是我们做创业的初心。创业是很难的,从0到1创造一个东西,那是上帝的思维和做事的方法。因此在0的时候,什么都没有的时候,只有一张嘴巴,怎么办?有人跟着你干,到了0.5的时候没钱了怎么办,挺不挺得住?有客户了,有业务了,现在要从1变100怎么变?你有人吗?你有钱吗?
所以,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撑住你,引领你的团队——这个东西的,是你自己的精气神。
《人类简史》和《未来简史》都讲到,人类之所以发展到现在,是我们内心虚构的现实、虚构的未来在起作用。我那天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:“未来是神人的世界。”
什么是神人?
你看了《未来简史》就知道,未来有一部分人会提前进化,成为新一代的人类,可以称为神人。他就人类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未来愿景。我们的企业家、创业者也要靠未来愿景来发展自己的事业,形成自己的核心团队和理念。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。
如果一个企业家想的都是“我要赚钱”,那把赚钱这件事做成文化行不行?也许可以,但我还没见到。
所以,企业的文化建立是从“初心”作为起点,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企业的精气神,员工出去气魄是不一样的,和供应商、客户谈判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。
创业心法
下面就我所看到,自己所经历的创业过程,来具体谈几点自己的看法,希望对大家有用:
1、客户
客户是第一条,所有东西都是跟客户走的,围绕客户。以前,很多创业者都是从自己出发的,而未来所有的思考、所有的思维,都要站在客户角度。你的客户是谁,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,有什么不同点,他们有什么痛点,我可以做什么来帮助他们,他们愿意出多少钱?所以客户是第一位的。
2、高度
创业者要想清楚:“我做的这件事,到底除了钱以外带来的是什么?”你能为这个行业,为客户能带来什么?作为企业家,要知道自己做的这个事的高度,有了高度将来会铸造一种信任。
高度也可以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,这是《定位》这本书讲的,比如可口可乐的定位很厉害,可口可乐已经和可乐划等号了,加多宝定义了凉茶等等。在所有的客户怎么看你,大家为什么要跟你玩?
如果我是卖螺丝的,咱俩谈谈什么质量什么价格,很简单的问题。但是到了企业,到了产业互联网,我们很多人做的是产业互联网的事,你到底如何定义这个行业话语权,你要不要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术语?这也是在高度这个角度要考虑的问题。
3、验证和复制
验证一定要慢,小成本,但是一旦要复制就要快。
不能一上来先铺个大饼,全国500个营业点了,但模式还没验证好呢。怎样做才能快速复制?什么机制得自己琢磨,每个公司不一样。可以是裂变的人才,可以派出去打胜仗的一支铁军。
想一想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那一刻发生了什么?那就是迈向全国的关键时刻,全国打胜仗。没有前面二三十年时间的积累是不可能的。
4、盟友
现在的时代变了,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,要想好你和谁是同盟,你和谁是合伙人,在你这个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在一起生存发展。如果我自己只有100人、200人,但和我们一起发展的有1万人,10万人,100万人,那我这个事业的力量就很强大。
5、做到第一
我们可以有很伟大的理想,很宏伟的目标,但最后还是要回到第一步做什么,要回到我能不能成为这个客户最好的供应商,我能不能在这栋楼里做大,我怎么做到这个区域的第一,怎么做到全国第一等等。
6、战斗
什么叫战斗?618就是一场战斗,集全公司的力量,甚至全行业的力量,这就是战斗。每年618和双十一就是一场战斗,每一个组织,每一个企业,如果你不能通过一场一场战争磨练队伍,你的队伍永远不行。
所以,没有战斗创造战斗,每一个公司要想浴火重生就必须打仗。每家创业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战斗地图,如果你处在最好的行业,人们纷纷来投资,这不会起任何涟漪。除非你把这个东西转化成一场面向未来的战争,一场一场仗打下来,做出战斗的地图。
看一看你们那个行业,你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战斗节奏,你到底想怎么打?那场战争应该集所有人的精气神在一起,在京东、在阿里,双十一了,我不能离职,要等做完双十一以后,这就是战斗的精神。所以战斗很重要,创业是一场仗一场仗打下来的。
一起扛过枪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?所有的战友都清楚。有一次我让一家做服装创业的公司,把中国服装上市的节奏做出来,做成一个战斗地图,一个一个去打,我觉得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战斗地图,做好自己的战斗地图,带领团队一起战斗。
7、裂变
你怎么裂变?产品裂变,组织裂变,事业部裂变。
怎样让领军人才也发生裂变,下面的干部也裂变,变成一家一家的组合,不容易。好多公司连个毛都没有,VP已经有五个了,然后呢?就没然后了。
我们要的是这样一个组织,在战争中不断磨练,但是开始很难,初始班子三五个人,还要吸引很多不熟悉的人进来,这个时候有很多很多东西需要磨合。
一个可以裂变的公司组织应该怎么构成?每个公司不一样,但我们去看京东、阿里时我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储备干部制度。这个制度在外企、台企里面很流行,他们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组织起来,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后备干部,这些后备干部就是可以裂变的人才的来源。例如党-团-少先队也是这个意思。
京东在2007年培养的那些人,现在就成了京东里面最中层的那一部分,很厉害,年纪轻轻林彪型的,也有一个园区的主任营长级的——这些人就成了整个组织的核心和骨干。有了这个基础,然后才是来几个职业经理人,调动这个部队,一声令下打胜仗。
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,就要琢磨怎么建立这样的组织。有了这个基础以后,你就要让你的组织有裂变,把支部建到连队等等很多方法。看看现在的乐视,人才储备就成了他的核心问题之一。
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讲的东西。
首先打开你的思维,把所有一切不可能都变成可能。以最低成本去验证,创业历史上在车库里创业成功的人多得是,不需要找富丽堂皇的办公室。
一旦要复制,就要形成可以复制的组织能力。如果你的组织不行,你的规章制度不行,你这个模式本来就不能复制,那还扯什么!一旦形成了可以复制的组织能力,你找到钱那一刻,才有可能打下一个全国战。
所有讲的这些都要靠自己,创业不容易,刘强东一夜白头的压力才有了今天的京东,马云差点500万就把自己卖了,扛住了那个时候的压力,有了那一刻才有今天。